【字體:
】
為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,建設全民終身學習型社會,恩平市年樂夫人學校于5月16日開展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教研活動,通過課堂實踐、問題研討與未來規(guī)劃,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路徑,助力教學質量提升。
課堂展風采:智慧平臺點亮教學新生態(tài)
在課堂展示環(huán)節(jié),5位教師依托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,創(chuàng)新教學模式。數學教師馮妙燕利用動態(tài)幾何工具,將抽象公式轉化為可視化操作,激發(fā)學生探究熱情;語文教師周惠婷借助平臺資源,引入名家“跨時空對話”,讓學生沉浸式感受課文意境;黎華暉、朱萍、翁煜林等教師則通過實時答題、分組討論、積分獎勵等功能,打造“以學生為中心”的高效互動課堂,顯著提升學生參與度。



研討析問題:找準融合痛點與突破方向
研討環(huán)節(jié)直面應用痛點。學校教導處指出,部分教師對平臺功能掌握不足,導致課堂卡頓;資源與教學目標的契合度也有待挖掘,存在“為用而用”現象。對此,謝術能校長提出三大舉措:強化校本培訓,提升教師數智化能力;深化融合研究,打造“智慧課堂”標桿案例;建立激勵機制,形成“以研促教、以教促學”的良性循環(huán)。

展望新征程:構建智慧教研共同體
年樂夫人學校將持續(xù)推進智慧教育平臺與課堂的深度結合,充分發(fā)揮其在精準教學、分層指導中的優(yōu)勢,讓人工智能成為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的“新引擎”。未來,學校將聚焦培養(yǎng)適應數字化時代的創(chuàng)新型人才,為教育高質量發(fā)展注入新動能。
